强夯置换法在山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强夯置换法与一般的强夯相比可以较好的解决杂填土的密实度问题,能够大幅度提高地基承载力以及较好解决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强夯置换法与其他地基处理方法相比,成本低,速度快,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山区地基处理中值得选用的方法。
对于大面积填土较厚的杂填土处理方法较多。其中较为常用的是换土垫层、预制桩、沉管灌注桩及人工挖孔桩、强夯等。
对换土垫层法只适于填土较薄的地段,填土厚度不宜超过2米,而本场地薄的填土也超过5米,不宜采用。而预制桩与沉管灌注桩因为持力层变化太大较难控制桩长,质量难以保证。同时填土尚未固结可导致较大的负摩擦力,在桩基设计中有较大困难;人工挖孔桩在框架结构的厂房中使用较多,但较为适宜的桩端持力层埋藏较深且井壁必须维护,工程造价较高;强夯法尽管造价低、工期快但在各种地处理方法中处理深度有限,本场地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一般上部的填土经夯实后能满足要求,但下部未固结的填土沉降变形仍较大,可能导致建筑物变形过大,此前建筑物在地基强夯后地基承载力检测能满足要求,但由于差异沉降过大导致建筑开裂的现象。因此为解决在强夯的基础上将下部杂填土进行处理,是地基处理能否成功的关键。
强夯置换法是将强夯锤的直径适当缩小,在强大夯击能作用下冲击成孔,再回填场地内杂填土或一些继配良好的坚硬粗颗粒材料(碎石、建筑垃圾、矿渣等),进行夯实,最后两击的夯沉量针对不同的夯击能不宜大于一定的数值且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夯击完成后下部形成较密的置换墩体。然后再对场地进行普遍强夯,这样置换墩体与夯实加密区形成共同作用体,既能更好提高土体承载力,又能降低地基的沉降变形。由于场地是就地取材作为墩体材料,工程造价相对其他方案可节省30—60%,工期也可较大幅度提高。
强夯置换可以较好解决杂填度的密实度,形成墩体和土体共同作用的复合地基,在提高承载力的同时,较好解决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